2025客家時尚獎公布初選名單
2025客家時尚獎初選名單正式出爐,從來自全國各地的踴躍投稿中,評審團經過多日審查與討論,最終在學生組與社會組各選出15位設計師,將在決賽舞台上角逐第一屆客家時尚獎的最高榮譽。本屆競賽以「客家永續時尚」為核心精神,鼓勵參賽者以創新設計回應循環經濟與文化再生的課題,期望在時尚產業中引發更多對環境與文化的關注。
這次徵件熱烈,投稿件數遠超預期。為了讓每一份心血都能被評審看見,主辦單位決定讓所有符合資格的作品都參與初賽評選,並依照評選規定配分,最終選出:
社會組:45 組作品中取 15 組
學生組:33 組作品中取 15 組
美學×議題:永續不僅止於材料的再利用
策展人黃秀瑾表示,本屆參賽作品展現了多元的永續設計手法,包括升級改造(upcycling)、零浪費設計(zero-waste design)、以及解構重組等方式,透過精緻工藝與創意巧思,將紡織廢料、二手布料或閒置服飾轉化為兼具美感與功能性的全新作品。她指出:「這次的客家時尚大賽匯聚了專業設計師與學生的力量,以創新設計帶動循環永續產業的轉型進程。」黃秀瑾認為,永續不僅止於材料的再利用,更應透過設計傳遞文化價值,讓傳統與現代在時尚語境中產生對話。
計畫主持人馬修也分享了他的觀察,他指出,本屆競賽中許多作品不再侷限於服裝的外在美感,而是更大膽地嘗試將創作者的主觀意念融入設計中,透過剪裁、結構、色彩與造型語彙,傳達創作者對社會、文化與環境的獨特觀點。「大家普遍掌握了主題的高度辨識度,在服裝語彙中融入了鮮明的文化符號與環保精神,令人驚艷。」他認為,這種結合美學與議題性的創作,正是永續時尚得以深化並持續推動的重要力量。
「客家精神」的多元詮釋
除了技術與美感的展現,本屆入選作品也反映了參賽者對「客家精神」的多元詮釋。有的以傳統藍染、織布圖騰為靈感,融合當代剪裁與流行元素,創造出既熟悉又新鮮的視覺效果;有的則透過服裝結構的解構與再組合,表達對資源循環與社會變遷的思考。這些作品不僅在設計語言上各具特色,更在材質選用與製作過程中,呼應了環境友善與惜物愛物的理念。
評審團指出,初選的評比過程兼顧了創意性、實用性、製作工藝與永續理念的完整性。許多參賽者在有限的資源下,展現了高度的設計力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成功將永續時尚的理念轉化為具體可穿戴的作品。這些設計在舞台上不僅是服裝,更是理念、文化與態度的展現。
—---------------
隨著初選名單公布,入選的設計師將進入決賽前的最後準備階段,持續完善作品並與模特兒進行試裝調整,為觀眾呈現一場兼具時尚美學與永續價值的視覺盛宴。首屆客家時尚獎不僅是一場設計競賽,更是一個讓文化、環境與創意相互激盪的平台,期待這些設計能啟發更多關於永續與文化的對話,並為台灣時尚產業帶來新的可能性。
獲獎名單詳見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