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客家時尚獎 決賽結果出爐
首屆競賽的最高榮耀──十件由評審嚴選出的作品。設計師們以敏銳的眼光與獨到的手藝,將客家文化的記憶、自然土地的肌理與永續設計的理念,轉化為當代服裝的語言。
社會組自傳統的茶摘身影到土地的記憶,展現了深厚的文化根基與創新表現;學生組則以青春的反叛精神與細膩的結構探索,描繪屬於新世代的想像。這些作品不僅是創意的結晶,更是「Redesign / Rethink / Redefine」精神的最佳詮釋。
邀請您一起看見永續與時尚如何被重新定義,從中感受文化與設計交織出的時代篇章。
2025.09.26-2025.11.14
臺北市客家永續時尚服飾展 HAKKA CHIC | 以時尚與未來對話
臺北市客家文化主題公園 文化中心5F
週二至週六 09:00-18:00(每週一休館)
社會組 冠軍 夏筱琴
《桐花.縫記Threads of Memory》以油桐花的堅韌為靈感,結合回收丹寧與舊蕾絲,運用手縫與拼貼工藝,象徵女性靜謐卻堅毅的力量。作品展現永續時尚、惜物精神,也同時是一場靜靜進行的文化刺繡儀式。
社會組 亞軍 林尚瑞
《新个摘茶靚妹》這套作品以採茶服飾為靈感,斗笠、袖套與茶簍,承載著茶山文化與世代傳承的客家精神。設計將服裝碎料再利用,連肩與挖空線條展現職人的實用與新女性的美感,衣身堆疊碎料拼貼出茶山景色,傳遞愛、暖意與感恩的文化意象。化為2025新時代女性專屬的客裝。
社會組 季軍 王季澧
《餔娘新粧 Buˇ Ngiong’s New Skin》靈感來自客家女性勤儉持家、巧手縫製的身影。「餔娘」為客語中對妻子的稱呼,作品呼應女紅之事於客家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也表達對於新型花布的圖樣,重新詮釋客家女性的全新形象。
社會組 佳作 李紀鞍
《紅土記憶Echoes of the Red Soil》靈感源自客家惜物與遷徙歷史,以手工修補與建築層疊意象,轉化為護身感男裝。採回收布料與紗線,上身鉤織搭配流蘇,下身肋骨結構呈現守護與文化韌性,展現永續與再生美學。
社會組 佳作 湯俊翔
《天穿日》靈感取自客家重要節慶與女媧補天的傳說,象徵修補天地、敬畏自然。服裝以再生紗線、有機面料為主,傳達客家人珍惜資源、環保永續的精神。頭戴改造自客家傳統帽飾的防曬棒帽,讓整體造型兼具實用、詩意與文化深度。
學生組 冠軍 歐修維
《Blue Roots》以藍染為魂、丹寧為骨,融合客家文化與街頭塗鴉,將花布圖騰與土地記憶以手繪與拼接呈現,搭配水洗與噴漆處理,展現時間痕跡,讓傳統文化化身可穿戴的現代街頭語言。
學生組 亞軍 黃少思
藍瓣花影》作品靈感來自油桐花與客家傳統服飾,從斗笠、圍嘴到藍衫,展現客家女性勤勞與節儉精神。全套作品運用回收牛仔布與樣品布,結合百家拼布工藝,呼應藍衫文化,讓布料能再回收再利用,傳遞永續與傳統並行的設計理念。
學生組 季軍 張嘉祐
《反骨藍魂Punk Hakka Rebellion》靈感來自龐克文化與客家精神的碰撞,展現衝突中的協調。藍染布料搭配網布、鉚釘與皮革,營造材質對比與多變穿法,並運用舊布與皮革再製,展現永續與低浪費理念。
學生組 佳作 林嬑貞
《Vivid Swirl》取材自客家藍染的純粹樸實,以萬花筒般的旋轉造型 展現沉穩與柔韌並存的力量。設計採用零剪裁針織,以環保紗線直接成型,減少製程浪費,實踐永續時尚,展現當代女性堅定卻柔美的姿態。
學生組 佳作 陳品碩
《紮構》以美濃紙傘為靈感,以低明度布料搭配薄紗,呈現紙傘的堅韌與透光。設計中結合多種紮染工藝,並實踐 5R中的Reuse精神,作品九成以上布料來自回收再利用,展現文化底蘊與永續理念交織的時尚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