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風講堂-10月、11月講座

10.06 SAT 14:00-16:00

 

客家音樂戲劇中心

 

一樓 藝文沙龍

 

第十六講

講題 | 一齣戲的源起--范天寒和他的弟兄們

講者 | 鍾喬(臺北市文化獎得主、差事劇團團長)

 

時間是一條時而波瀾洶湧、時而寂靜無聲的長河。30年前,在解嚴後的1988年,因著一場語言主體性的倡議,發生了客家「還我母語運動」。然而,就客家歷史與生活的現實而言,人與土地的生產關係所形塑出來的社會構造,卻牢牢地將我們的目光,凝神於時間彼岸的一場白色恐怖刑殺,與另一場發生於小鎮的工人罷工事件。

客家不以「回首」這個詞彙來形容看見過去;卻以「轉身」來訴說對共同記憶的追索。這意味著,當下的世代,將以身體行動將過去發生的重要事件,挪置於我們的面前,重新審視共同記憶的方方面面。更形迫切的是,在或許清晰,或許模糊的記憶堆中,摸索自身與這些記憶的關係!

這便是客家記憶,以它流動的載體,所帶動的文化力量。像似河水流淌的聲音,無嗅無味,卻牽動無比深遠的連結。就是這樣的連結,我們將以一齣戲的始末,來訴說看得見的故事,以及藏在這故事背後,更為隱形的、卻深深紮入我們血脈中的觸動。

 

 

 

11.11 SUN 14:00~16:00

 

客家音樂戲劇中心

 

一樓 藝文沙龍

 

第十七講

講題 | 因苦難而來的希望〈有機農夫市集甘苦談〉

講者 | 黃俊誠(臺北市水花園有機農夫市集、台北市文化探索協會秘書長)

 

一個來自新竹關西的客家子弟,一個對農業一竅不通的台北客青,卻意外的接下了有機農夫市集,也進而促進了綠色餐飲指南的推動。

命運的安排,有時會在半知半覺中,就這樣完成,是怎樣的核心理念,會讓這樣一位門外漢走向了那個方向並建立了組織。

黃俊誠思索著,也許是對苦難的觀察思維與回應吧。

因為多年陪伴弱勢團體,這些農夫都變成了朋友,從而讓他思考環境苦,有機農苦,綠色餐飲業者也苦。但這些苦就這麼的沒價值嗎?

對黃俊誠而言,苦的真諦,是要讓你試圖超脫,世間如此,出世也如此。

這是一個台北客青,長年陪伴弱勢團體後,從對制度的反抗,到人性的感受,到最後選擇了溫和的改革分享。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