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客家串流計畫 線上直播講座
「全球客家串流計畫」五年來透過徵件的方式,鼓勵青年透過田調參與客家事務,精準扶植優質青年發酵客家新議題。在與青年溝通客家議題的同時,我們亦將辦理推廣講座。
今年計畫主題為「客家率」,運用黃金比率概念,延伸探討現代客家文化的認同與客家性的展現。客家認同不再是單一的選擇,而是透過更豐富養分的混搭比例。本次四場講座將從主題延伸出發,分別為「探討青年在客庄世代的觀察」、「客家音樂開闢路徑」、「新世代的客家人」及「海外客家在地故事」等議題。期望從每位講者分享自我「客家率」的養分,勾勒出客家多元樣貌,也藉此啟發現代青年視野及如何突破既有框架與未來發展之可能性。敬請鎖定「全球客家串流計畫」臉書粉絲頁。
第一場 客家率:文化米克斯-青年在客庄之世代與觀點交替觀察
9月4日|週六|14:00
▍主持人:
徐淳耕|客家電視台電視 / 廣播 / 活動主持
▍與談人:
■ 吳界|新竹縣九讚頭文化協會理事長
主題:內灣客家文化交棒:北臺灣內灣
■ 鍾舜文|藝術家
主題 : 歸家,我在笠山下:南台灣美濃
▍臺灣的客庄在哪裡?客庄內的人文風景又如何遞嬗?成長在客庄的青年,在族群的文化大生態與個人成長的小生態中,有什麼樣的碰撞?客家是僵固不動的概念、需要掙脫的桎梏?還是是一個會變動的,吸納異質養分的、活生生的有機真實?
第二場 客家率:臺灣、新加坡到柬埔寨:客家比例與旅程故事
9月5日|週日|14:00
▍客家率:臺灣、新加坡到柬埔寨:客家比例與旅程故事
▍主持人:
廖雲章|天下雜誌「獨立評論@天下」頻道總監
▍與談人:
■ 宋家瑜|第四屆串流入選者
主題:「客」居他鄉:尋找新加坡的華裔客工。
■ 楊琇雯|第五屆串流入選者
主題:原鄉和他方—柬埔寨客家人的地方認同。
▍「客家」一詞,不僅是族群文化的象徵, 被稱為「客」的源起有不同說法。家瑜進駐新加坡當地的客工NGO,開啟一段尋找新加坡華裔客工的故事與旅程。從訪談去對比兩種「客」的生命歷程,重新定義現代社會的「客家」意涵,並從現代社會客居他鄉的人們,尋找離開家鄉的理由與台灣客家移民的心境;柬埔寨有客家人嗎?自 2013 年起投入柬埔寨社區經營的琇雯,因緣際會之下窺見縱使經過劇烈社會變遷,仍不屈不撓深耕在地的柬埔寨客家人,挖掘鮮少被記錄海外客家人故事。望眼世界,經歷移民、遷徙的時代,客家散居全球,並帶著原鄉與在地文化融合,寫下一篇篇客居他鄉的故事,探尋海外客家。
第三場 客家率:離開「務農」與「原鄉」--新世代的客家是什麼?
9月12日|週日|14:00
▍客家率:離開「務農」與「原鄉」--新世代的客家是什麼?
▍主持人:
李明璁|社會文化研究者,《我在市場待了一整天》主持人,榮獲第55屆金鐘獎三項大獎
▍與談人:
■ 徐世勲|臺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會 主任委員
主題:一位大孩子的客家海外遊記。
■ 徐景亭|東海醫院工作室負責人
主題:為誰而創作?設計替世界開了一扇窗。
▍一位遠在國外工作的旅館總經理、一位踏遍全球設計大展的設計師,具國際經驗的他們,只要自己不說,你不會知道他們具有客家身份。這樣的情況近年越來越明顯,全球化促使更多客家人移居國際、兩岸。血統與認同之間,並不具備必然性,認同,是一步步的過程。在多重國境跳換、多重身份認同的比對間,客家性是否存在又如何存在於他們的不同挑戰階段?世代青年打開對世界的探照,敞開視野、打破既有印象才能在尋找自我認同的路上發現自己更多的可能。
第三場 客家率:離開「務農」與「原鄉」--新世代的客家是什麼?
9月18日|週六|14:00
▍客家音樂開闢路徑 : 有點客,又不是那麼客,卻反而非常客?!
▍主持人:
羅思容|音樂創作者、詩人、畫家
榮獲金曲獎「最佳客語歌手」與「最佳客語專輯」
▍與談人:
■ 黃子軒|黃子軒與山平快樂團主唱
榮獲金曲獎最佳客語專輯
主題:東門Rec&Live—玻璃櫥窗的音樂室
■ 歐比王|神棍樂團主唱
樂團界的達文西之稱
入圍金音獎「最佳樂團」、「最佳新人/ 團」
入圍「第31屆金曲獎最佳樂團」與2019十大專輯
主題 : 臺上的狂放—客家搖滾世界
▍客家音樂改變中。嗩吶在搖滾裡響起,客家語言既唱既嘶吼,這不是大家認識的溫良恭儉的客家。客家音樂的舊式旋律退去,鄉鎮故事在新節奏裡演繹,但情節卻讓人更感熟悉。客家音樂經歷非主流、獨立音樂的定義後,近年創作樣貌繁多,似乎不甘被定義。帶來這一連串驚喜的音樂人們,如何在音樂形式、議題探究進行配比掌握,摸索出這些突破的路徑?創作過程中,他們曾有過的瞻前顧後為何?那改變客家音樂的當下,那豐富的混搭與多樣議題的融合,是精準的計算、長久的鋪排?還是暢快的直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