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日期:2025-03-22 ~ 2025-06-29
展覽地點:客家公園戶外
主辦單位:財團法人台北市客家文化基金會
展覽日期:
客家公園|2025年3月22日 – 6月29日
寶藏巖|2025年3月22日 – 5月25日
展覽地點: 客家文化主題公園戶外、寶藏巖國際藝術村
主辦單位: 財團法人台北市客家文化基金會 × 台北 | 寶藏巖國際藝術村
2025年,財團法人台北市客家文化基金會(以下簡稱「客基會」)與財團法人台北市文化基金會(以下簡稱「文基會」)正式啟動藝文館所交流合作計畫,首度攜手串聯光影藝術節:2025臨暗仔地景藝術節 × 2025寶藏巖光節❰趖sô❱。結合兩大場域的文化底蘊與地景特色,以光影裝置作品帶來一場時間、記憶與流動的藝術體驗。
「臨暗仔」地景藝術節以「永續發展」為核心,呼應客家文化「物盡其用」的精神,邀請11組藝術家運用回收再生材料創作,展出10組新作及1組邀展作品。主題「臨暗仔」源自客語,意指白晝漸逝、夜幕初臨的過渡時刻,象徵文化的交替與延續,也展現光影變化中的生命力。而寶藏巖國際藝術村則以「趖 sô」為今年光節策展概念,取義於「趖來趖去」(四處遊走),在蛇年之際,藉由流動與停駐的對比,邀請觀者放慢腳步,重新感受行走的意義。
客家公園藝術作品
◆張乃仁《轉屋(回家)》 —— 透過光影與石頭結構層次,重現客家人曬鹹菜的傳統記憶,營造「回家」時刻的情感氛圍。
◆両天工作室《移動的蛤》 —— 以蛤蜊象徵家的穩定與遷徙,展現客家歷史的遷移與文化韌性。
◆張心蓉《臨暗香》 —— 捕捉桂花的氣味記憶,以竹片與廢鐵交織桂花形態,在光影閃爍間喚起時間的流轉。
◆花椒設計工作室 & C-Cube《重生計畫02:餐桌之間》 —— 探索廢料再生,將結構藝術與音樂融合,展現材料循環的無限可能。
◆楊芳宜 & 賴桂春 & 林俊作《臨暗塑光》 —— 以回收塑袋與金屬線編織溫暖的光影小屋,邀請5組家人對話共創(陳文苓&劉茹茵、吳栩帆&吳翊寧&吳栩宇&張雅惠、蘇曉筠&呂孟儒&呂依晴、陳怡佳&吳昱橙、方英蓉&黃勖嘉),詮釋客家文化「惜物愛物」的永續精神。
◆彭宇弘(起夫)《盼‧火旁》 —— 轉化童年對苗栗元宵炸龍的期待,以回收塑料與燈光層次營造熱鬧與寧靜交錯的氛圍。
◆英鈺設計工作室《臨暗仔的煙花》 —— 運用回收寶特瓶,透過簡單光學原理捕捉夕陽西下的光影美學。
◆超級浪 Hyper Wave《游離的引線》(邀展作品)—— 以「臺北曾是一座湖」的說法為靈感,藝術家以大型潛水艇裝置探討都市傳說,並透過科技演繹神話與歷史的交錯。
寶藏巖藝術作品
◆張博智 & 賴正瑋《隱性的脈動》 —— 透過建築結構與投影光影互動,展現都市空間的能量流動。
◆周學涵《白中螢》 —— 運用回收A4紙拼貼重現舊磚飾,在紫光照射下浮現螢光特性,回應歷史與日常物件的轉化。
◆張庭嘉《重生計畫02:餐桌之間》——探索廢料再生,將結構藝術與音樂融合,展現材料循環的無限可能。
「臨暗仔」地景藝術節,邀您一同走進光影交錯的時刻,感受時間的流動與文化的綿延。
客家公園園區作品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