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消息
  • 新店溪畔兩岸生態園區交流 臺北客家農場推動城市生態農場社區化經驗
新店溪畔兩岸生態園區交流 臺北客家農場推動城市生態農場社區化經驗

  由臺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指導,財團法人台北市客家文化基金會經營的「臺北客家農場」,為臺北市田園城市指定示範區,同時獲評為田園城市績優單位。今日(4/9)長期經營新店溪左岸「福和濕地生態教育園區」的新北市永和社區大學,帶領相關教育人員前來培訓暨交流,以位於臺北市客家文化主題公園內的臺北客家農場作為「地方創生、社區活化實戰案例」,來了解新店溪彼岸的臺北市都市園圃、社群經營的城市經驗。

兩岸生態場域跨域交流

都市農場傳承客家文化 高灘濕地實踐環境願景

    臺北市客家文化主題公園位於新店溪右岸,全區4.03公頃,為當代臺北市客家移民的精神中心場域,其中尤以推動食農文化與都會生態願景的「臺北客家農場」為復興客家農耕文化的核心場域,擁有臺北市城中、城南區最大的稻田與農事場域。永和社大經營的「福和濕地生態教育園區」全區2.5公頃,為新店溪左岸高灘地垃圾掩埋場,變身黃金生態場域的著名濕地教育園區。

    「臺北客家農場」傳承客家交工互助精神,開放市民認養,組織為都會農耕社群,以客家傳統善於就地取材、在地利用的智慧,導入適地適種原則,

規劃廣場、綠屋頂、畸零地、樹林間、綠地、梯田等多種栽培主題地景空間。農場將日常農務工作結合客家文化傳承推廣,在不同時令節氣舉辦農事文化活動,向為臺北市著名的田園生態場域與客家文化平台。

農業、生態與人文對話

新店溪畔的共同議題

  客家人敬天崇地,因應環境順時應變發展出不同在地文化。客家農場善用鄰近溪畔的自然條件,以無毒友善農耕作物與生態環境吸引了常見於新店溪畔的小白鷺、黃頭鷺,或季節候鳥紅尾伯勞、蒼鷺或鳳頭蒼鷹等鳥類,成為都市生態觀察的熱點。與岸邊高灘地社區具體實踐而成的福和生態教育園區,具有不同的發展脈絡與社群經驗。

    兩園區如何透過環境營造、運作制度、回饋機制等交流,引導農耕或生態目的參與者,又兼負生態守護任務引發熱烈討論。兩方同仁透過經驗交流,期許促成新店溪畔共同流域的生態實務合作。

食農、用水與節水

當代環境資源運用的新展望

  臺北客家農場係以經典的水車濕地、茶山水田與水循環基地,具體呈現因應地理環境的客家先民智慧,如水車引水設施、溼地截流系統,在節約水資源成為全球重要課題的當代,成為教育實務學習元素。而福和濕地生態教育園區因其高地下水位與洪澇期條件,產生不同用水智慧。兩園區呈現新店溪兩岸異曲同工的生態與用水議題,日後在實務上將可有更密切的合作。

  為傳遞客家傳統精神的環境素養,並延續客家農場推動的社區參與內涵,

歡迎相關團體預約導覽。因應疫情農場活動改採取低容納量,並隨疫情變化滾動式修正相關措施,最新訊息請密切注意臺北市客家文化主題公園官網(http://www.thcp.org.tw/)或Facebook搜尋「臺北客家農場」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