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客家冷知識系列5

臺北客家冷知識系列5

 

臺北客家人在哪裡?

從臺北市客家相對密集區探索臺北客家身影

 

許瑞君/財團法人台北市客家文化基金會研究員

 

    不同於鄉村聚落的客家庄,臺北大都會裡隱形化的客家人住在哪裡,一直是很多人好奇的問題。2020年,在臺北市客委會支持下,台北市客家文化基金會針對臺北市12個行政區進行了客基法頒佈以來,樣本數最多、誤差率最低的客家人口量化調查計畫。試圖以更精確的量化調查數據,來解答臺北客家人在哪裡的課題。

    調查結果顯示,臺北市客家人口比例最高的三個行政區,乃是中正(19.7%)、文山(19.3%)、大安(19/2%)區。人口數推估最高的三個行政區,則是大安(5.82萬)、文山(5.19萬)跟內湖(4.42萬)區。有趣的是,過往客家人口調查中常見排名前三高比例的信義區,近十年來首度跌出三名外。

    若以中央客委會近十年三次(100、103、105年度)的臺北市客家人口比例前三高行政區平均而言,乃是信義、中正與文山區。若對照北市客委會104年度的客家人口量化調查結果,前四高行政區則為文山、信義與萬華、松山區。不同時間與不同抽樣數的調查結果有些差異。但客家人口比例高的行政區名單,常見為信義、中正、文山、大安等區。

    而我們若想透過不同方式理解臺北客家人在哪裡;臺北客家人是否具有相對密集的群居性,透過過往文獻及耆老口傳的臺北市客家相對聚集街區與臺北市客家人口量化調查區域疊合,或可作為認識與探索臺北市客家人相對密集區域的基礎資料。

項次

臺北市行政區

客家人口相對密集街區

1

信義區

(100、103、105年度平均最高客家人口比例)

虎林街(五分埔)、吳興街、嘉興街

2

中正區

(109年度客家人口比例最高及100、103、105三年度平均為次高客家人口比例)

羅斯福路一到四段、南昌街、廈門街、同安街、南機場國宅、汀州路

3

文山區

(109年度客家人口比例次高19.3%)

萬盛街、公館街、清雍正游群仰家族聚居地

4

大安區

(109年度客家人口比例第三高19/2%、及100、103、105共三年度平均為第三高客家人口比例)

嘉興街、臥龍街(六張犁)、泰順街、溫州街、羅斯福路二到四段、通化街(三張犁)

5

內湖區

(109年度客家人口數推估第三高)

陳厝(頂陳、下陳)、江厝、游厝聚落

6

萬華區

(104年度客家人口比例第三高)

克難街(今萬青街)、南機場國宅

7

松山區

(104年度客家人口比例第三高)

五常街、長春路

 

    本文為理解上述關聯,再參照北市民政局的門牌檢索系統,進行文獻提及之北市客家相對密集街區之行政里名位置比對。另為理解地方最基層的民意代表是否與臺北市客家相對密集街區間存在某種人口優勢的關聯性,也標註2020年臺北市客委會所進行的具有客家血統或客家淵源的客籍里長調查結果比對,彙整為下表。

 

2021臺北市客家相對密集區之行政區里分佈現況表

項次

行政區

北市客家相對聚集街區

2021年對應里名[1]

備註

1

松山區、中山區

五常街

松山區民福里(客)[2]、中山區行孝里、行仁里

◆位於臺北市東部區域[3]

2

中山區

合江街

朱馥里(客)、江山里、江寧里

◆日治時期二次移民(1895-1945),桃園客北移[4]

◆位於臺北市東部區域

◆有百多年歷史之詔安客黃姓家族

3

中山區、松山區

長春路

(長春路420號後局部為松山區)

中山區中山里、康樂里、中原里、中吉里、中央里、朱馥里(客)、復華里(客)、龍洲里;松山區中正里、松基里

◆位於臺北市東部區域

4

信義區

虎林街(五分埔)

四育里、四維里、長春里、廣居里、安康里、國業里、松友里(客)

◆清代五分埔原有客籍先民。

◆國府來臺後,再有羅斯福路週邊客人遷移至此。

◆位於臺北市東部區域

5

信義區

吳興街

景聯里、景勤里(客[5])、三張里(客)、雙和里(客)、惠安里、泰和里

◆日治時期二次移民(1895-1945),桃園客北移

◆位於臺北市東南部區域

6

信義區、大安區

嘉興街

中興里、嘉興里、黎順里、黎平里(客);大安區芳和里

◆位於臺北市東南部區域

7

大安區

通化街(三張犁)

通安里、通化里、臨江里、法治里

◆日治時期二次移民(1895-1945),桃園客北移

◆國民政府來臺後,通化街客籍移民多由新竹新埔、關西、竹東前來[6]

◆位於臺北市東南部區域

8

大安區

臥龍街(六張犁)

 

虎嘯里(客)、臥龍里(客)、芳和里、黎元里、黎孝里、黎和里

◆清代大安庄[7]、內埔庄[8]即居住部分客家人

◆位於臺北市東南部區域

9

大安區

泰順街

龍泉里(清:古亭庄)、古風里(客)

◆位於臺北市南部區域

10

大安區

溫州街

龍坡里、大學里(客)

 

11

中正區、大安區

羅斯福路二段

中正區新營里、南福里、板溪里、頂東里;大安區錦華里(客)、古莊里(清:古亭庄)

◆位於臺北市南部區域

◆60年代後因都市計畫,客人遷居南機場、同安街、三張犁、六張犁、五分埔、五常街一帶[9]

12

中正區、大安區

羅斯福路三段

中正區頂東里、林興里、文盛里(客);大安區古莊里、古風里(客)、大學里(客)

◆位於臺北市南部區域

◆60年代後因都市計畫,客人遷居南機場、同安街、三張犁、六張犁、五分埔、五常街一帶[10]

13

中正區、大安區

羅斯福路四段

大安區學府里、萬年里;中正區文盛里(客)、水源里(客);

 

◆位於臺北市南部區域

◆60年代後因都市計畫,客人遷居南機場、同安街、三張犁、六張犁、五分埔、五常街一帶

14

中正區

羅斯福路一段

龍福里、新營里、南福里

◆位於臺北市南部區域

◆60年代後因都市計畫,客人遷居南機場、同安街、三張犁、六張犁、五分埔、五常街一帶

15

中正區

南昌街

一段:龍福里、南福里;二段:南福里、板溪里、頂東里

◆日治時期二次移民(1895-1945),桃園客北移。台鐵宿舍部分人員為跟隨國民政府來臺

◆位於臺北市南部區域

16

中正區

廈門街

螢圃里

◆位於臺北市南部區域

17

中正區

同安街

板溪里、頂東里、河堤里(客)

◆位於臺北市南部區域

◆同安街多為桃園中壢、平鎮、龍潭的移民[11]

18

中正區

汀州路的台電宿舍

 

◆跟隨國民政府來台的國營企業人士,口述有超過八成的客家人

19

大同區

塔城街

玉泉里(客)、永樂里

◆台鐵舊宿舍,口述有超過八成的客家人,詳備註一。

◆位於臺北市中部區域

20

萬華區、中正區

南機場國宅

 

萬華區

中正區

◆1950年代後羅斯福路擴建拆遷,許多客人遷移至此。

◆南機場國民住宅,又稱南機場公寓,位於中正區與萬華區,是人口密集的住宅社區。大致座落於西藏路以南、萬大路以東、南海路與青年路以北,和汀州路一段以西的區域。

21

萬華區

克難街(今萬青街)

忠貞里、壽德里

◆位於台北市西南部位置

22

文山區

萬盛街、公館街

萬盛里(客)、萬年里

◆清代萬盛庄即居住部分客人,大埔客廖姓/族譜-義德居

23

文山區

清代游群仰家族聚居地

興得里、興光里[12]

◆清代即居住游姓家族,祭祀公業游群仰

24

北投區

石牌路周邊

桃源里、稻香里、八仙里[13]

福興里、吉慶里、尊賢、吉利…

◆位於台北市北部位置

25

北投區

清代頂中股、十八份、謝厝聚落

泉源里[14]、裕民里[15]、一德里、東華里、振華里(客)

◆清代有頂中股、十八份、石牌謝厝等客籍聚落,今已福佬化

◆位於台北市北部位置

26

內湖區

陳厝(頂陳、下陳)、江厝、游厝聚落

港華里(客)、港富里、麗山里、港墘里、寶湖里(客)等

◆清代有陳厝(頂陳、下陳)、江厝、游厝等饒平、詔安、永定客聚落

許瑞君製表110.5.20

 由上方兩表可發現,耆老口中與文獻中的臺北市客家相對密集街區,與人口量化調查結果確實具有某些關連性,因而信義、中正、文山、大安等行政區皆是量化比例高的區域。且今日的客家相對密集街區中,也存在著部分比例的客籍里長,該比例與北市客家人口量化調查比例十分接近。顯示不同的研究方式調查結果具有部分吻合性。而更細緻的臺北客家人版圖為何,則需要更深入的調查,長期聚居都會的客家人發展出什麼不同於往的特性,是一個十分值得探索的課題!期待一起挖掘更多臺北客家人的故事!

   

 

[1]採北市民政局門牌檢索系統檢索

[2]里名後標註(客)者,為當屆里長為客籍里長。此文獻來源為北市客委會109年度客籍里長調查成果。

[3]交通大學羅烈師等,109年,《臺北市客家總覽初期調查研究結案成果報告書》,台北:北市客基會委託

[4]邱昌泰,〈臺灣客家的過去與現在〉,臺北市終身學習網通訊57期/101年6月,P04。以下之同引文為同出處。

[5]已過世

[6]交通大學羅烈師等,109年,《臺北市客家總覽初期調查研究結案成果報告書》,台北:北市客基會委託,P48

[7]今大安區大部分都是昔之大安庄。/大安區公所官網

[8]今大安區群英、臥龍、虎嘯、芳和、黎元、學府等里及群賢里一部分/大安區公所官網

[9]戴寶村、溫振華,1998,《大台北都會圈客家史》,台北:台北市文獻委員會

[10]同上引

[11]交通大學羅烈師等,109年,《臺北市客家總覽初期調查研究結案成果報告書》,台北:北市客基會委託,P48

[12]中研院陳慈玉,101年,《臺北市傳統地方家族之調查研究》,台北:臺北市文獻會

[13]以上3里為 文化大學,94年度,《臺北市北區相關區域客家族群遷移史研究案總結報告書》,台北:北市客委會委託,P3-26

[14]湯熙勇等(2002),《台北市地名與路街沿革史》,台北:台北市文獻委員會;〈陽明山地區地名探源與調查研究〉P169-170,「十八份」位置為泉源里

[15]〈陽明山地區地名探源與調查研究〉P218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