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消息
  • 都會玩泥巴! 客家公園二期稻作登場 親子下田整地 體驗古老耕耘機
都會玩泥巴! 客家公園二期稻作登場 親子下田整地 體驗古老耕耘機

  都會玩泥巴! 客家公園二期稻作登場

  親子下田整地 體驗古老耕耘機

 

大太陽底下體驗下田整地樂趣!客家公園上週稻作收割吸引數百民眾參與,今、明二日水稻田緊接著進行翻耕、放水及整地,準備進行二期稻作的插秧。「水稻玩樂營」系列體驗將讓民眾參與水稻收割到插秧除草的農事過程,系列體驗將持續至726日,歡迎市民朋友們利用週末假期,來農場當個一日都市樂活農夫,同時認識水稻的文化魅力。

 

水田上金黃色的稻穗收割後,留下重新冒新葉的稻稈,繼續栽培仍會生長、結穗,被稱為「再生稻」。北部許多地方的二期稻作已經不重新插秧,不過客家農場仍每年栽培兩期的稻作,目的是讓更多民眾有機會觀察與體驗。準備種稻的第一步,便是把地整平,才能讓將稻子生長均勻。

 

農場內有一台古早的耕耘機,能將稻稈與泥土一同攪爛,運作時在田間轟隆作響,冒著黑煙仿如舊照片投影,讓民眾就算被泥漿噴濺滿身,也嘗試著走一段路。臺北市客委會劉佳鈞主委表示,整地時除了要操作耕耘機來回走30幾趟外,「在機器到不了的田埂邊緣,就得靠人力拿鋤頭翻土,這個動作客語叫作『打箱頭』」。許多民眾踩著泥巴,一一將土塊打成泥漿、把土面整平,隔日才能進行插秧。

 

都市中的孩子,鮮少接觸泥巴,但因為農場不施用農藥,不必擔心土壤汙染的問題,讓許多孩子玩的全身泥濘,甚至還在水田仰躺著,就算烈日當頭也不覺得熱。而為了增加水稻田的生物多樣性,一塊一塊的泥巴,被塗抹在卵石縫間,不僅增加植物生長的可能性,也將營造出更多生物的棲地,讓農事體驗也兼顧生態性。

 

本週末臺北客家農場「水稻玩樂營」,明(20)日將推出「慢」插秧,726日將進行「鬆」除草,都是機會難得的農事體驗,內容詳見本園網站(http://www.thcp.org.tw/)。想更了解農場水稻栽培過程的民眾,本次系列體驗期間,園區服務台將提供「水稻觀察月曆」的體驗DM供民眾索取,數量有限,發完為止。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