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驗割稻種菜田園趣千對親子農夫報名
割稻、種芥菜、種蘿蔔..還有免費客家湯圓
臺北都會體驗割禾樂趣!臺北市客家公園的二期稻作8日(六)正式收割,翠綠的稻葉逐漸轉變成黃色,代表稻穗已經成熟飽滿。客家農場的稻田連續三年栽培兩期稻作,為了讓土地休養,明年將減少一期作,歡迎市民朋友把握機會前來體驗割稻子。在半日的體驗後,將邀請民眾在草地上吃客家鹹湯圓進行野餐,聽聽客家耆老說故事,渡過一個充滿憶古思情的週末。
臺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主任委員劉佳鈞表示,除了割稻體驗,割稻現場也將陳列打穀機、土礱、風穀機、石磨、舂臼等古早農具供民眾體驗,可以認識早期的農耕智慧與精米的過程。同時,客家無限館同步展出「映像‧印象─經典客家影像大展」攝影展,透過攝影作品傳遞客家文化,讓民眾認識客家從前生活智慧及傳統祭典儀式,展期至明年3月。
客家人依山而居,敬仰天地、崇尚自然,大多於山區從事勞動農作工作,飲食習慣以稻米為主。客家公園茶山水田以客家人勤勞耕作為意象,「一日農夫秋收計畫」以水稻、芥菜、蘿蔔、茶葉等打造客家全農月,提供市民認養、校外教學、農夫體驗等學習內容,並將客家精神與文化內涵融入其中。
11月份也是農場換植的時節,臺北市客委會特別挑選具有客家代表性的作物,邀請民眾參與栽培工作。在割稻後,土地接續進行翻耕、種菜,這是客家人對土地利用的方式,也反映客家人勤勞的生活態度。在二期稻作與隔年一期稻作間種植的芥菜與蘿蔔,也會在過年前採收,部分作為醃漬成鹹菜、福菜、蘿蔔乾等風味食材,也代表著客家人物盡其用的精神與生活智慧。總計本月農耕體驗有割稻子、翻耕、種芥菜、種蘿蔔、種茶苗等,內容多元豐富。
首週末臺北客家農場11月8日的割稻體驗上午場為9時至中午12時、下午場下午2時至5時;11月9日的翻耕體驗上午9時至12時登場;下午則為全農體驗活動。報名請上客家公園網站(http://www.thcp.org.tw/)或Facebook搜尋「臺北客家農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