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政府新聞稿
發布機關:臺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
發布日期:106年4月1日
主辦單位:財團法人台北市客家文化基金會
新聞聯絡人:臺北市客委會 黃斯琦 02-27026141#318, 0912-037431
客家文化基金會 魏世昌 02-23691198#325, 0955-265269
業務聯絡人:客家文化基金會 葉昆杰 02-23691198#337, 0958-923923
俗話講:「清明前好蒔田,清明後好種豆」。清明連假的第一天,客家公園號召市民朋友前來幫忙蒔田,各作物區也紛紛搭起豆架,為農場春作栽培拉開序幕。臺北市客委會主委曾年有表示:「在寸土寸金的臺北市裡,我們運用這塊土地,邀請市民朋友用回到客家農村的視角,並真實地踏在泥土上,來場都會型客家農村生活的體驗,也可以透過歲時節令與人群互動看見農業的各種面向。」
一年之計在於春。公園內開闢有9個特色園圃,由年初募集的120位城市農夫負責認養維護,並將在活動中帶領民眾認識各類作物與共同協作,藉由農事工作建構都市裡的互助關係,是本次春耕活動的主要目的。早期農業時代,因農耕機具不發達,農事工作又有時機限制,在農忙時輪流幫忙工作,是傳統人際關係養成的基礎之一,也可能是現代都市裡人與人關係疏離的良藥解方。
自去年底迄今降雨偏少,造成各地的育苗場供貨吃緊,但園區內一群華德福學校的小朋友,早在二月初就準備好要培育秧苗,雖然最後生長情況不盡理想,但看著細如髮絲的秧苗即將落在大地上,孩子們的內心是無比感動與喜悅。帶領孩子的謝老師說:「這群9歲大的孩子,透過與土地的親近、對作物的觀察,並親力親為的勞作,有助於對自我的認識與尋找答案。」這群孩子們,在志工爺爺的帶領下,拖著大人用的蕩耙,奮力在泥濘中移動,也幫忙完成這次水稻田的整平工作。
活動當天,民眾幫忙插秧並與農夫共同做事,選擇參與屋頂菜園、梯田菜園、蔬菜花園、都市茶園等不同類型的工作,農場的志、義工們將以淺顯易懂的語言分享他們的栽培經驗與觀察。歡迎有興趣的民眾到客家公園網站(http://www.thcp.org.tw/)或Facebook搜尋「臺北客家農場」瞭解關於最新訊息。
圖1:孩子們在志工爺爺的示範下學童使用蕩耙
圖2:孩子們幫忙進行水稻田整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