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園區公告
  • 客家公園二期稻作收割 向農夫學割稻,公園就是農村
客家公園二期稻作收割 向農夫學割稻,公園就是農村

    經過約120天的等待,客家公園的二期稻作在12月16日收割了。台北市客委會特別請來專業農夫劉正展和陳深懋來教大家「割禾」,客家大老溫送珍還特送了樟樹給公園栽植,主委曾年有表示,在寸土寸金的台北市,客委會用公園土地來種稻,回到客家農村的視角,也是請市民朋友從生活經驗中來認識客家文化。

    台北市客家文化主題公園裡有90坪的稻田農場,客委會16日請來專業農夫、客家鄉親社團和市民朋友,一起來收割二期稻作。其中,劉正展是新竹縣峨眉鄉有機稻作的農業農夫,高齡87歲的陳深懋則是公園的長期農作志工,兩人一起教導市民們收割,現場還有客家社團的樂隊及歌舞表演,吸引數百市民前來共襄盛舉,熱鬧非凡。

「割禾」之前,曾年有與客家大老溫送珍、吳伯雄、陳慶祥和李榮堂等人帶領大家拜伯公唸誦祝文,溫送珍還送了樟樹給公園種栽種,曾年有表示,樟腦和台灣客家庄有深厚的淵源,1920年代台灣曾是全球最大的樟腦產地,絕大多數都出自客家山區的「腦寮」。

活動現場還請來難得見到的「三腳採茶戲」表演,由一丑二旦演出「張三郎賣茶」的傳統戲碼,據客委會指出,公園內中央廣場的三處花圃,就是依「三腳採茶戲」的架構設計,其中的樟樹區代表「張三郎賣茶」橋段中的《問卜》,但樟樹生長緩慢,幸得溫送珍致贈樹齡約25年的樟樹才得以完成花圃設計。

現場還準備了傳統打穀機、米籮、風穀車、土礱、石磨等農具,讓民眾親身體驗早期的製米過程,農場還有上百位認養義工參與農事工作,並將帶領遊園市民擔任一日農夫。曾年有表示:過去在農村的割稻現場,人們會跟在白鷺絲後面,撿拾遺落的稻穗作為雞鴨的食物,這也是令人難忘的客庄農村剪影。

稻田旁的大灶,義工們則以公園內的樹木殘枝,柴燒蒸煮米食點心,特殊的柴火香氣,混著米香漫延在空氣中,讓大家在之後補充體力「食點心」。農場志工表示,客家人是米食的專家,風味多樣的粄食正展現了客家精緻的米食文化。

    許多市民朋友帶著小朋友到公園體驗農事工作,也親自操作傳統的農具,公園裡到處都洋溢著親子們的歡笑聲,冷凜的天氣中飄著絲絲暖意。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