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傳統逐漸式微的現代化都市裡,有許多節慶活動裡已經看不到上一代的童年記憶,為了呼籲民眾重視傳統所代表的惜物精神,在元宵節的週末,財團法人台北市客家文化基金會特別號召民眾,利用臺北市客家文化主題公園內種植的作物,指導醃鹹菜與做蘿蔔燈的技巧,所作的成品更將成為今晚「2018臺北燈會」的遊行亮點。
一早有各路團體前來公園響應「跟客家,醃鹹菜」活動,將田裡冬作盛產的芥菜,透過醃漬方法而保存與創造風味。包含建國中學農耕社團、青年國宅、同心華德福的師生家長們,紛紛前來向客家耆老學習芥菜醃漬保存的智慧,從挑菜、曝曬、搓鹽、入缸、選石頭鎮壓,每一步都馬虎不得。臺北市太平國小徐校長也特別率領老師、家長前來參與,對於農場的作物更迭與加工應用相當有興趣,也表達了與客家知識交流分享的企盼。
在長輩的兒時元宵節記憶中,對於用蘿蔔、奶粉罐製燈都有一份特殊情懷,為響應「2018臺北燈會」遊行活動,園區從上週日便號召民眾製作一百顆蘿蔔燈,經過加工雕刻,堆疊成一個塔狀蘿蔔車,期盼在今晚的遊行中能成為更多人的美好回憶。挖下蘿蔔塊經過切片,也醃漬成爽口小菜,破損的則是成為特製的麻布袋堆肥材料,都是客家惜物態度的一種展現。
午後,公園有一群認養義工們,將盛產的冬季作物,如芹菜、豌豆、蘿蔔等,在現場分工合作採收、洗菜、切菜等,製作成一道道美味的拿手好菜,特別邀請「台北兒童福利中心」的三十位學生、志工們一同來參與、品嚐。聽聞這椿美事,不僅「水水環境青少年志工團」十幾位國、高中生特別前來帶領農事體驗,更分享過去來園的學習故事,連附近的市場攤商,聽聞也提供了豐富的料理為大家加菜,為園區充滿濃濃的人情味。
水稻田上的芥菜收成後,客家公園將在元宵後開始準備一期稻作的插秧準備工作,將歡迎有興趣的民眾到客家公園網站(http://www.thcp.org.tw/)或Facebook搜尋「臺北客家農場」瞭解關於最新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