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22
    中颱「烟花」逼近,臺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指導,財團法人台北市客家文化基金會經營的「臺北客家農場」,在風雨中趕工完成90坪稻田的二期稻作蒔田工作與五色鳥生態教育自然觀察小屋啟用。 防疫不廢耕 客家農場二期稻作蒔田     受新冠疫情第三級警戒的限制,今年6月30日的一期稻作割禾工作,無法如往年般邀請民眾參與,為了讓孩子在今年底能有實際體驗的機會,農場連忙籌備再次蒔田。臺...
2021-07-09
臺北客家冷知識系列3   味覺凝煉的客家記憶—飲食與美食 臺北市客家美食餐飲文獻回顧與分佈(1)   許瑞君/財團法人台北市客家文化基金會研究員       圖說:客家米食文化。照片:許瑞君提供   「瘦巴巴,對面烏 斜生崁頂路 金黃黃,七月初 樹籽結滿樹 紅嘴黑鵯,八哥 嘰啦前頭過 目淒淒,對面烏 斜生崁頂路…餅圓圓,醃缸浸 牆角阿母心 有好食,不享...
2021-06-30
 臺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指導,財團法人台北市客家文化基金會經營的「臺北客家農場」,90坪的水稻田自今年3月起蒔田,並於6月30日起展開稻作收割。本期稻作歷經蒔田(插秧)、除草、巡田水、護生態等農事工作,期間還遭逢數十年來最大旱象,旱象抒解後有所收成,於6月30日起,由客家耆老與義工共同完成割禾(割稻)工作。     受新冠疫情影響,本次割禾工作原訂由上百組親子前來學習體驗,但為落實防疫,故改...
2021-05-28
 臺北客家冷知識系列2   臺北市最早的客家公共歷史遺跡--第一座客家人捐助碑記與詔安客游氏家族   許瑞君/財團法人台北市客家文化基金會       要論臺北市第一座古廟,17世紀創立、祭拜歷史久遠的劍潭古寺或寶藏巖都可爭一二。兩座寺廟都有客家先民遷徙流轉的身影。然而,若要追尋臺北市第一個由客家先民留下的公共歷史痕跡,則首推劍潭古寺現存碑記中,落款年代最早的「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