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04-16
            
              由臺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指導,財團法人台北市客家文化基金會經營的臺北市客家文化主題公園戶外草地,今年2月起便停止割草, 3月22日起,舉辦一系列的「春日野草學」活動,從各類野草的辨識與應用,學習傳統生活智慧,也呼籲民眾關心都市的自然環境。本週日(4/19)舉辦最末場「跟著春神養小草」活動,由荒野保護協會講師帶領民眾採集可利用的野草,移植到保護區留存,避免割草時將之除盡。
    為表達客家...
         
            2020-04-09
            
              由臺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指導,財團法人台北市客家文化基金會經營的「臺北客家農場」,為臺北市田園城市指定示範區,同時獲評為田園城市績優單位。今日(4/9)長期經營新店溪左岸「福和濕地生態教育園區」的新北市永和社區大學,帶領相關教育人員前來培訓暨交流,以位於臺北市客家文化主題公園內的臺北客家農場作為「地方創生、社區活化實戰案例」,來了解新店溪彼岸的臺北市都市園圃、社群經營的城市經驗。
兩岸生態場...
         
            2020-03-02
            
            農諺說:「清明前,好蒔田;清明後,好種豆」,傳統節氣「清明」前的228連假首日,由臺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指導,財團法人台北市客家文化基金會(以下簡稱客基會)營運的臺北市客家文化主題公園客家農場,熱烈展開一期稻作蒔田(插秧)工作。
因應疫情影響,上百位兒童分批輪流,赤腳下田體驗這場一年一度的農場盛事。此外,為打造更友善的農耕場域,臺北客家農場茶山水田前方原本輪椅無法通行的田埂,自去年起,透過分段修築...
         
            2020-02-25
            
            「春日城南路,水田夕照微;孤村煙樹外,耕罷策牛歸。
      二月城南路,朝來雨霽初;有人鋤綠野,取次種春蔬。
      日日城南路,春風聽鷓鴣;最佳煙雨景,一幅輞川圖。
      步到城南路,斜陽望欲迷;前頭驚鳥起,飛入數峰西。」
    水田、孤村、耕牛等典型農村圖像,是二十世紀初日人治台時期的臺北城南一帶景觀。...
         
                         
                        
